当前,特克斯县妇幼保健院二级医院创建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援疆专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医务处副处长王露的工作愈发繁忙。这位曾参与三级医院评审且在2023年有过援疆经历的资深专家,再次主动请缨奔赴边疆,采用 “评审攻坚 + 临床救治” 的双线作战模式,助力医院攻克创建过程中的难题,构建起一套可持续的医疗质量提升体系。
△特克斯县妇幼保健院召开第五次等级评审会议现场
“必须让每个科室明确评审的核心目标。”自6月初抵达特克斯后的第一周,王露便带领团队攻克首个难关 —— 将543项评审条款转化为可视化的PPT分解方案,让各科室清晰知晓 “评审内容是什么、如何评审”。
为精准掌握创建基础,王露以 “推进等级评审” 为核心目标,运用系统化思维重构迎评体系。她深入剖析评审细则,创新性地提出 “三维推进法”:设计科室自评量表,借助限时上报机制快速掌握各环节实际状况。针对暴露的短板,迅速推行 “周计划 — 日督导 — 双审核” 机制:每周召开专题推进会确保进度,每日跟踪条款落实情况,核心资料实行 “科室自审 + 专家复审” 的双重审核。截至目前5 次推进会已让创建工作从 “无序推进” 转变为 “按计划有序开展”。
△医院组织专人对档案资料从碎片化迈向体系化
制度建设是评审的核心关键。王露亲自动笔,围绕诊疗规范、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完成39条核心条款的制度模板编写,推动各科室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并定稿。仅一个多月,医院档案资料便从碎片化迈向体系化,评审准备效率提升 300%,“今日事今日毕” 的工作氛围日渐浓厚。
“评审不能仅停留在书面上,更要能在产房里挽救生命。” 王露始终坚守临床一线,推动评审标准与实战能力深度融合。她主导建立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将 “急危重症处置流程” 等条款转化为产科、儿科的应急响应途径,使制度从 “条文” 变为 “指南”。
△特克斯县妇幼保健院召开等级评审第七次推进会上医护人员聆听讲解
不久前的一次深夜抢救,充分彰显了这种融合的成效。一名产妇的胎心骤降至80次/分,王露立即启动 “五分钟应急响应”,指挥团队同步完成体位调整、静脉给药等关键操作,10分钟内稳定胎心,最终产妇安全分娩。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成为评审标准临床转化的生动范例。
在王露看来,援疆的意义不仅在于 “帮助医院通过评审”,更在于培养可持续的 “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严格的督导机制,带动全院形成 “问题不过夜” 的执行能力;以临床实战为教学场景,将流程规范转化为医护人员的 “下意识反应”;她主导建立的制度模板和追踪机制,成为医院未来质量改进的坚实支撑。
△ “待患如家关怀备至 情系患者尽心尽责” 的锦旗,彰显医护优质服务获认可
如今,特克斯县妇幼保健院的创建工作已实现从 “无体系” 到 “全链条” 的跨越:档案资料进入完善阶段,制度修订即将完成,医护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大幅提升。“最终要让边疆群众享受到更规范的医疗服务。” 王露的话语中,流露出医疗援疆最质朴的初心。随着创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这份初心正转化为推动医院持续升级的动力,让 “江宁智慧” 在边疆落地开花。